
本周以来,总部各部门开始掀起了一股“三高”风,讨论学习“三高”工作作风,并且还将举办专题辩论赛,争做“三高”人群。
所谓“三高”工作作风,指的是“高效率、高质量、高品质”。关于这“三高”没有具体的标准,每个人需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制定自己的一套标准作风。


首期新加盟校长发展特训营期间也悬挂了“三高”横幅
其中“高效率”很好理解,主要指工作完成的速度、具体产出、以及及时的复命汇报。而“高质量、高品质”之间有何区别,很多人第一眼看到都会有疑问,这里简单解释一下:
高质量,更多的是指单项工作的完成度、专业性,是否能够将工作做得漂亮,做的出色等等。
高品质,则是更高的一种层面,能够把一系列单项工作统筹配合,比如一项工作成果产出之后,应该围绕这个成果进行“深加工”,与其他角度的工作配合,形成体系。例如讲师课件,是否全面,是否好用等;而“高品质”更偏向体系化,前期准备不仅要完整可行,后期的服务也要完善到位。例如“家长会”的召开,前期的内容策划,以及结束后与家长的沟通、调查统计和咨询等。
大体如此,“三高”作风最重要的是团队之间讨论思考的过程,而不是具体的概念,只要结合工作思考,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
一项工作交到我们的手里,用怎样的效率,达成何种质量,最终能否形成品质化的成果,这都是我们要思考的。而开展对“三高”工作作风的讨论、学习“三高”,将会促进教师团队形成自我思考,提起觉知。
希望大家能通过“三高”的讨论学习,提升教学质量,做好办学!
北京总部部分部门讨论学习图片:


口才研究院


事业发展部


宣传部

艾莱克英语研究院


注意力研究院


综合部


文化发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