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不只是专心致志。
2019-07-30
[作者]
人们在提起注意力的时候往往都只取其最基础的表层含义,认为只要能专心于一件事就是有注意力了。这样的观点是很片面的,以“主动专注”和“被动专注”为例,孩子即使能在电视前做两个小时一动不动也不能算有注意力,因为他正在被“被动专注”所控制,所表现的“集中注意”,只不过是被刺激信息所以吸引而已。所以能专心做一件事绝不是有注意力的表现。


 
那么,当一个人是因为“主动专注”而专心于一件事不能自拔的时候,是否算得上有注意力呢?答案也应该是否定的。因为注意力是一个系统的概念,绝不是“集中注意、专心致志”那么简单。
 
真正的注意力是动静结合,时刻保持觉知的。可以用四个词来形容:“聚焦、坚持、灵活、转移”

 
“聚焦”
 
是大家最容易理解的,也是大家口中最常说的那种“注意力”。它能够将人的精力集中,调动脑力做一件事,就像是光线的聚焦过程一样,发出强大的能量。人们能够通过这个过程收集到大量的信息,而根据人的注意广度不同,能收集到的信息数量也不同。此时收到的信息结合思维的处理,就会被我们筛选。能否掌握有用信息,去除无用信息,也是“聚焦”能力的体现。再将其深化,就是我们常说的“盯目标”的能力。
 
“稳定”
 
指的是“聚焦”的时间。孩子能短暂集中注意力学习,但是很难超过十几分钟,这就是注意力的“稳定”能力尚未成熟的表现。能否持久稳定地将注意力集中,对于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而将这种“稳定、持久”变成一种习惯,就成为了我们常说的“毅力、坚毅”。这便是目前美国主流教育界非常流行“Grit(坚毅)”理论。主张通过培养孩子的坚毅力让孩子收获成长。

 
“灵活”
 
在一些人眼中和注意力是挂不上钩的:“注意力,不就是应该一动不动的思考、专注吗?”然而注意力绝非只有“静态”一种表现。多感官的分配、灵动的张力与活力也是注意力强弱的表现。“视听结合、动静相间”。感官、肢体、小肌肉群的协调配合,才能让注意力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转移”
 
大家一定听过“动则活泼,静则专注”这就话。注意力一定是能够在不同环境、不同状态下自由转移的。很多孩子会出现,玩的时候玩不好,学的时候又惦记着玩。或者刚学进去一个科目,到下一堂课时还想着上节课的内容,进入状态后走出来又很难。这就是注意力的转移能力不足。专注不是“死盯”更不是“呆板”。一定要在外界环境的影响和自身的心理活动中自由切换转移专注状态。

 
所以,我们评价一个人是否的有很强的注意力时,不能单单看他能否专注一件事情,而是要从“聚焦、坚持、灵活、转移”四个角度,全面的看待。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力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
 
有人说:“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虽然不是具体科学,但是所有的科学都需要在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开展。据此类比,我们也可以说:“注意力是能力之能力。”,注意力不是某项具体能力,但是人类出生以来所掌握几乎每一项能力都需要注意力的参与。

 
基础如走路、说话,复杂如科技研究、行军作战,人自降生以来,每一次学习、每一次新的尝试、每一次重要的决策,都与注意力密不可分。专注、注意作为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它如同呼吸一般,我们习惯到常常会忽视它的存在。但是它确实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每个人都要以“事上练”的方式,训练提升自己的专注能力。
 
但是影响人注意力的因素很多,既包括遗传、生理发育程度等先天因素,也包括社会环境、家庭教育、专项训练等后天影响。特别在儿童注意力养成的关键期(大部分儿童在5岁-10岁左右),后天因素会极大地影响儿童的注意力水平。进行体系化、长期性的注意力训练,将会给儿童的学习力、思维力等综合能力带来提升,也将给儿童今后的成长带来更大的进步空间。


近期文章Latest MOREM>